古錢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史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於1932年,跟隨中央紅軍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被稱為“馬背銀行”,對中國革命事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近日,中國錢幣博物館舉辦了“紅色金融歷史貨幣展”,通過大量圖片、實物,生動地再現了紅色金融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

1931年11月,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伊始,便創立了金融機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以下簡稱國家銀行)在中央蘇區印製和發行的貨幣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材質多樣,有紙、銅、銀三種;二是面值豐富,充分滿足了蘇區百姓日常使用之需;三是信譽極高,由於這种红色貨幣信用很好,幣值穩定,一經面世,很快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國家銀行的紙幣,是在國民黨軍隊對革命根據地實行嚴密經濟封鎖的艱難環境下印刷出來的。當時找不到印刷鈔票的道林紙,就採用麻片、毛竹、樹皮等為原料進行土法造紙,並在紙張中加入羊毛進行防偽。

國家銀行的紙幣為銀幣券,實行銀本位制,紙幣與銀元等值兌換。紙幣的正面均有方形花紋框,上端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字樣,四角印有幣值,壹元和貳角券的票面正中印有列寧頭像,下端印有紙幣與銀幣的兌換值,票券的背面還有五角星、地球、鐮刀、鐵鎚等不同圖案,下端印有年份。
螢幕快照 2016-06-27 上午11.45.56
1932年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壹圓券(首席收藏配圖)

例如1932年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壹圓券,上端正中橫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12個楷體字,中間為清晰的列寧頭像,四周裝飾有花紋。背面為長方形花紋框,框的四周邊角處均印有“壹”字,上端橫印“國家銀行”4個隸書體字,中間為扁圓形花紋圖案,花團錦簇,中心印有英文“ONE” ,下端橫印刷的具體年份,阿拉伯數字1932字樣。國家銀行紙幣在瑞金印刷,廣泛流通,在支援蘇區生產和經濟建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當時是用土法生產,工人大多缺少印刷經驗,操作不熟練,因此紙幣上的文字、冠字號、簽字乃至紙質、票幅、顏色差距很大。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國家銀行總行撤退時,共計打包裝箱有100多個擔子,其中有幾十擔銀元,每擔重四五十斤,約有800多枚。此外,還有四五擔貳角銀輔幣和伍分、壹分的銅分幣,兩擔金子,幾十擔紙幣以及機器和油墨、紙張等。為便於行軍,國家銀行總行工作人員被編入軍委直屬縱隊第十五大隊,另外配給他們100多名運輸員和1個連的警衛部隊。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國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和中央主力紅軍從於都河畔出發,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征程。

在長征途中,國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既是行軍打仗的戰鬥員,又是銀行的保管員和營業員。行軍打仗之餘,他們沿途湊款和運輸保管,供應貨幣。每到一個地方,做好紙幣發行、兌換和回籠工作。 1935年1月,紅軍攻克貴州遵義,國家銀行在遵義發行了一部分銀幣券。還在當地購買物資,並允許群眾兌換。此外,國家銀行還在貴州的桐梓、四川的冕寧發行過紙幣。為保障信譽,都張榜公佈,保證全部兌現。通過這種方式,國家銀行為部隊購買了大量的藥品和布匹。

長征路上,為保證軍需供給,中央軍委總供給部動員大家積極參加儲蓄,向參與儲蓄的人員頒發儲蓄憑單。遵義會議之後,任紅九軍團政委的何長工儲蓄了拾元,中央軍委總供給部專門給其發放了儲蓄憑單。憑單為方形,四周裝飾有黑色加粗邊框,分三個部分。上半部分為“儲蓄憑單”四字。中間部分記錄儲蓄人員的姓名、單位名稱、儲蓄日期、金額,兌現日期和金額。下部分為備註,印有發行機構、經理人員名章以及填寫日期。這張小小的儲蓄憑單見證了長征勝利的歷史性壯舉,是凝聚著長征精神的國家級珍貴文物。

1935年10月,國家銀行隨主力紅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經仔細清點,銀行總資產完好無損。 1935年11月,國家銀行與原陝甘晉蘇維埃銀行合併,改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1936年更名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行址設在瓦窯堡。時任中央財政部部長的林伯渠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行長。

螢幕快照 2016-06-27 上午11.46.17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壹圓布幣(首席收藏配圖)

當時國民黨統治區實行幣制改革,金融市場銀價飛漲,西北分行為穩定金融,防止白銀外流,發行了不能兌換銀元的鈔票,有紙幣和布幣兩種。紙幣面值有壹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等,布幣有壹角、貳角、壹元等。壹元布幣正面主圖案印有列寧像和五角星,票面上部為行名,正中左右兩側有面值“壹圓”字樣,下方各有“行長之印”字樣,最底部印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 17個隸書體字。這些鈔票在革命根據地流通。由於當時陝北經濟十分困難,印刷條件十分簡陋,沒有機器沒有油墨,就用松樹籽燒成灰和鍋煙手工印刷,故鈔票質量很差。

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決定收回所發紙幣(即蘇票),於是設立特別部門,按照蘇票與法幣約為6:1的比價用實物收回。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稱為陝甘寧邊區銀行,至此,國家銀行及其貨幣完成了光榮的歷史使命。

蘇維埃政權貨幣雖然發行時間短暫,但在歷史上卻有著重要作用。通過鑑賞這一張張紙幣和一枚枚硬幣,我們可以感受到八十年前革命先輩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摸索出貨幣管理方法和金融手段,贏得了蘇區民眾的信任。馬背銀行和它發行的錢幣有力地支援了中國革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紀潔)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2016-06-24 首席收藏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