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

五帝的「心臟」——雍正通寶

 

清代錢幣中的雍正通寶以黃銅鑄造,做工精良,是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雍正通寶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

fznor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余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於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整統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目前通貨雍正200元左右,中品300左右,美品500以上,相比17年初上漲了40%以上。

 

一、簡介

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深受收藏者喜愛。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
雍正通寶有寶泉、寶源、寶河、寶安、寶昌、寶浙、寶福、寶雲、寶蘇、寶南、寶廣、寶陜、寶桂、寶鞏、寶臺、寶晉、寶濟、寶武、寶川、寶黔等二十局,其中寶臺局,寶陜局,寶福局,寶廣局和寶桂局尚未發現,故實際只有十五個錢局。在這十五個錢局中,有一部分錢局還一度停鑄,造成了各局鑄錢數量上的失衡,而嚴重的比例不協調在當時也許沒有什麽影響,卻對後來的收藏者形成了許多誘惑和樂趣。

由於雍正在位僅僅十三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十八年也不及,故數目在清代錢幣中是相對最少的,也是價值最大的。

二、鑄制

形制
雍正通寶始鑄於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以小平錢面世,不存在大錢。對於錢幣質地而言,雍正皇帝規定錢幣以黃銅鑄造。對於錢幣度量而言,清代一錢相當於3.73克,一兩為37.3克,清斤與兩為十六進制,一斤為十六兩,合596.82克。對於質量而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規定雍正通寶每文重一錢四分(約5.22克),折合市斤為一錢四厘。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折合市斤為十斤四兩四錢。與順治通寶,康熙通寶質量相當。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改動錢法,將錢幣減重為一錢二分(約4.48克),折合市斤為八分九厘。每千文重七斤八兩,折合市斤為八斤九兩六錢。此後一直沿用一錢二分的新錢法。對於雍正通寶的直徑而言,普遍在26毫米到28毫米之間,集中於26.5毫米至27.5毫米之間,個別錢局集中於28毫米左右。基本沒有小於25.5毫米和大於28.5毫米的雍正通寶。從唐朝以來的小平錢中基本沒有能夠達到這一直徑標準的。(唐朝以來的小平錢直徑普遍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間。)其直徑之大,開創了小平錢幣的先河。

錢文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余年的錢文風格。雍正通寶面文為鑄錢工匠所書,以宋體書寫,帶有一定的楷書成分,字體雖然規範,但缺乏藝術感,顯得很呆滯。面文“雍正通寶”四字端莊規範,其中通大多數為雙點通。相比康熙通寶而言,雍正通寶的筆畫要細一些。

相比規範有余,缺乏美感的面文而言,背面的滿文則不僅規範,而且十分秀麗。雍正皇帝認為,錢幣是國家之寶,故雍正通寶仿照順治通寶第四式,左面為滿文“寶”字,右面為滿文錢局名稱。雍正年間實現了每省一局的規制,由中央統一主導,故錢文比較統一。

 

三、歷史背景

雍正通寶鑄造時,清王朝正處在康乾盛世的頂峰期,相比之後的乾隆通寶,嘉慶通寶而言,它的質量較大,對通貨的控制能力也較強。而相比之前的順治通寶而言,由於雍正年間處在清朝最鼎盛的時期,社會安定,而順治年間統一戰爭還在繼續,社會動蕩,故順治通寶錢幣多種多樣,形成了順治五式,而作為盛世的產物,雍正通寶的版式則最為簡單,自然也省去了如同順治通寶那樣的多重變化。

 

雍正皇帝對鑄錢格外重視,史載“康熙政尚寬仁,雍正繼以嚴猛”,對自康熙後期起就遺留下來的諸多弊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鑄錢上也不例外。雍正年間,朝廷對鑄錢控制極嚴,民間私鑄極少,在執政初年有民間鑄錢,形體較小、銅中夾鉛。針對這一弊端,雍正皇帝責令將鑄錢者均被處極刑,私鑄遂絕。這也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雍正通寶大多做工精美,整齊劃一,而輕小薄劣錢少見的原因。

四、版別及鑄造工藝

在公認的雍正通寶的十五個鑄錢局

中,寶南,寶川,寶武,寶昌,寶濟,寶黔,寶雲的鑄造工藝大多都不好,賣不上價。但是品相好的,卻價高搶手,形成兩極分化。而對於寶河,寶晉,寶鞏,寶安,寶浙,寶蘇以及京局而言,由於鑄造精良,也是非常的熱門搶手。

雍正通寶由於各省鑄造規範高度統一,故版別相對較少,此外,寶泉局和寶源局出產過仿照康熙通寶羅漢錢的雍正通寶羅漢式錢幣。這類錢幣於雍正初年鑄造,它們比一般的雍正通寶要小一圈,銅料則更精,錢幣外緣比一般的雍正通寶要寬,面文比一般的雍正通寶更為精美。其中寶泉局的面文通字為單點通。
此外,雍正通寶還有合背錢,數量稀少。

 

五、錢局與存世量

由於雍正通寶共十五個錢局,個別錢局還一度停鑄,故錢局不同,存世量也有所不同。按照存世量由小到大為:寶南,寶川,寶武,寶昌,寶河,寶濟,寶晉,寶鞏,寶黔,寶安,寶浙,寶蘇,寶源,寶泉,寶雲。

一:京師(北京)戶部寶泉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二:京師(北京)工部寶源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三:四川成都寶川局,雍正十年(1732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較小。

四:山東濟南寶濟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五:甘肅蘭州寶鞏局,雍正四年(1726年)始鑄,雍正七年(1729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六:貴州貴陽寶黔局(實際於畢節鑄造),雍正八年(1730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七:湖南長沙寶南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年(1732年)停鑄,存世量較小。

八:湖北武昌寶武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一年(1733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九:河南開封寶河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江西南昌寶昌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十一:江蘇江寧(南京)寶安局(實際屬於安徽省鑄造),雍正九年(1731年)始鑄,雍正十二年(1734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二:雲南昆明寶雲局,雍正五年(1727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十三:山西太原寶晉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四;江蘇蘇州寶蘇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十五:浙江杭州寶浙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六、收藏價值

雍正通寶作為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的,價格相對較高,針對它的十五個錢局,可分為四個檔次。
一,寶南、寶川二局錢,尤其美品更為少見;

二,寶武、寶昌、寶濟等局錢,此三局錢幣品上乘者較之前兩品為多,但其數量較少;

三,寶晉、寶河、寶安、寶黔和寶鞏錢,雖然這些泉品的市場價格普遍不高,但其中美品的標價逐漸擡頭;

四,雍正錢幣裏數量最多的寶泉、寶源、寶雲,寶蘇,寶浙局錢。(所列均為各局的普通品,不包括好版別雍正)。

其實雍正通寶真正受錢幣愛好者重視,市場價格飛速攀升是在幾年以前,那時正是清廷戲熱播,商家乘勢推出清錢幣系列禮品,出版《清代錢幣》精裝冊,由於當年發行數量本來就少的雍正通寶最為罕見,商家只能加價狂收,導致雍正錢幣價格狂漲,近年隨著五帝錢作為風水錢走進千家萬戶,導致雍正再度暴漲。

 

如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動動手指將它分享出去。您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FACEBOOK:好旺角收藏網 hmkcc.hk

TEL:+852 2745 4049

E-mail:info@hmkcc.hk

Address:香港九龍長沙灣長裕街11號定豐中心10樓05-06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