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

清朝為什麼佩戴蜜蠟朝珠?

隨著近年很多清宮劇的播放,越來越多清朝宮廷文化為我們所瞭解。就如在劇中,我們常能看到官員上朝時穿著的朝袍、頭戴的紅頂子、胸前各色的補子、頸脖上掛著的一串朝珠等。

 

在上面提及的幾種古董中,相信大家都對朝珠很感興趣,因為蜜蠟常是製作朝珠的重要材料,與現代文玩更貼近。我們今日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串古典秀美的朝珠。

 

圖片來源:Baidu

 

清朝朝珠的來歷

 

於是,有好奇的朋友就問了:“清朝為什麼要佩戴蜜蠟朝珠?”這與滿人的習慣不無關係!

 

當時的滿蒙都信奉密宗佛教喇嘛教,在梵文中稱滿洲為“曼殊”,而清朝皇帝則稱為“曼殊師利大皇帝”,“曼殊師利”意為“妙吉祥”,是對“文殊菩薩”的梵文尊稱,由此可見清朝皇室對佛教的虔誠。

 

清朝朝珠就是因為滿人對佛教的信仰,從佛珠發展而來,亦為108顆,由身子、佛頭、背雲、記念、大墜、墜角6部分組成,根據官品大小地位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

 

圖片來源:Baidu

 

清朝朝珠的構成

 

雖然朝珠是從佛珠衍化而來,但畢竟是官家的體統,故不同於普通佛珠,朝珠的構成有著深刻的含義。

 

一盤朝珠,按照一年12月、24節氣、72候,總和共計108顆,每27顆小珠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4粒,稱為“節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季。

 

朝珠之中,位於頸後的那顆,稱為“佛頭”。佛頭之下,緊貼著一顆葫蘆形的佛頭塔,佛頭塔穿綴絲絛,絲絛中部有背雲,絛末端垂一顆墜角。佛頭、背雲這一套下來,寓意著“一元複始”。佛頭塔左右兩側穿掛有三串小珠,每串有小珠10粒,稱為“記念”。

 

關於“記念”,好多人不明所以。其實,它是來自於佛珠中的“計撚”,用於計數,在朝珠之中則代表著一月之中的上、中、下三旬,共計30天。

 

朝珠中的“記念”非常有意思,可以分出男女款式,男款朝珠“記念”左邊2串,右邊1串,女款則正好反過來,右邊2串,左邊1串,由此看來,“男左女右”還真是由來以久。

 

圖片來源:Baidu

 

清朝朝珠的講究

 

中國的珠子文化源遠流長,清朝的朝珠更是特別的講究,這裏面有官家的體面,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代表著大清王朝的禮制,絲毫亂不得。

 

皇帝:宮中的朝會大典,明黃色朝袍佩掛東珠朝珠。

朝臣: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文、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

文吏(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承、助教、學正等):一些特殊的場合也可以懸掛朝珠,但禮畢即不准使用。

平民百姓:任何時候都不得使用朝珠。

 

圖片來源:Baidu

 

一串由108顆珠粒編制成的朝珠,卻充滿了對天地規律、佛法自然的敬畏。清代森嚴的等級制度,也讓這些熠熠生輝的珠串能保留它最神秘精美的一面。

 

參考資料:清朝為什麼要佩戴蜜蠟朝珠?又有什麼講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