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從紀念幣發行歷程探究2016猴幣的收藏價值

據了解,中國人民銀行於1月16日發行了2016年賀歲普通紀念幣,一經推出就被市場熱炒,價格飆升。然而到了第二輪兌換,市場價格卻一路下跌,猴幣價格已從最高峰時的30元回落到了17元,許多人很不理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過度的市場炒作必然導致藏品的快速上漲與下跌,這是正常的市場規律。那麼2016年猴幣到底還有沒有收藏價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紀念幣發行的歷程,探知它們背後的故事。

其實,我國普通紀念幣的發行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到現在已走過32年,錢幣市場從萌芽到成長,再到低潮,幾經起伏變得越發理性與成熟。筆者認為,中國紀念幣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84-1994):從無到有,探索前行的初級發展階段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金屬流通紀念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普通紀念幣,從此揭開了我國普通紀念幣發行的序幕。但紀念幣畢竟是新生事物,無論是製作、發行、流通都處於摸索階段,加上信息渠道不暢,傳播力度不夠,人們對紀念幣的關注度很低。

第二階段(1995-2007):日臻成熟,成系列高速發展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磨練,我國的紀念幣發行進入規范成熟期,發展速度突飛猛進。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信息發布更加規範,發行量固定,發行種類多,系列幣形成規模。具體表現是,從“第四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紀念幣”開始,發行信息的全部以公告形式發布,每種紀念幣的發行量基本固定在1,000萬枚,特種紀念幣發行量固定在600-800萬枚,只有港澳回歸、周恩來、劉少奇三種紀念幣的發行量達到了2,000萬枚。每年紀念幣發行套數固定在2-7套之間。這一時期也是錢幣收藏熱興起的年代,90年代中後期出現了第一個普通紀念幣收藏高潮,古玩市場紀念幣攤前人頭攢動,價格直線攀升。

第三階段(2008-2014):偶遇波折,整頓規範低速前行階段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紀念幣發行時間普遍推遲,發行量大增,發行種類減少。本應在2009年陰曆新年到來之前發行的牛年賀歲幣,直到2009年11月才露面,發行量一下漲到3,000萬枚。隨後發行的虎年、兔年、龍年、蛇年、馬年賀歲幣發行量也呈逐年增長的態勢,發行量從3,000萬到5,000萬枚,再到8,000萬枚,2014年達到了1億枚。發行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紀念幣發行透明度得到加強,每當紀念幣發行之日,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窗口就會出現人們爭先兌換紀念幣場面。

第四階段(2014年-至今):全民收藏的時代

2014年是我國流通紀念幣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備受全國人民矚目的,同時也是流通幣紀念幣中最大的一個版塊——生肖紀念幣,完成了12年的輪轉。

隨著2015年第二輪生肖幣轉盤的啟動,這一年來,羊年紀念幣發行8000萬枚、抗戰幣5億枚、航天幣1億枚、生肖猴5億枚。這都是央行為了限制和反對炒作紀念幣,使得幣商的炒作比較困難,盤子太大無法控盤;另外從現場排隊兌換改為預約兌換和現場排隊兌換相結合,盡量滿足老百姓的大眾收藏需求。

筆者認為,2016年猴幣的漲跌情況屬於正常的市場波動,2016猴幣不是一次性投放完畢,而是分兩批次投放,第一批次調撥1.7億枚,第二批次調撥3.3億枚,短期時間內猴幣價格將受到抑制。不過從長期收藏和投資角度來看,2016年猴幣行情依舊看好。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2016-09-22 郵幣卡投資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